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轰隆隆……”还未走进加工厂,巨大的机器轰鸣声便传了出来,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竹木清香味。在湖南株洲攸县樟井村经济合作社竹艺加工厂拉丝机、成形机、包装机正在高速运转。一根根毛竹被分段切割后再上生产线,经选料、切片、成型、包装等多道工序后,一个个精美的竹筷、竹签制品在电力赋能下有了新的生命力。
“没有供电公司,厂子办不成。十足的电力保障了我们的生产进度,50台竹片切割机同时运转都没有问题,产品质量过硬,也为我们节约了不少力气。”竹艺加工厂负责人廖金志站在占地十余亩的厂房内,对上门开展用电安全检查的株洲供电公司黄丰桥供电所所长颜成望说。
据悉,樟井村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山上盛产毛竹,村庄交通不便。以前没有加工产业,村民肩挑背扛,一根毛竹没有一根甘蔗值钱,1万多亩翠竹一直以来都是“长在山里、烂在山里”。
近年村里决定踩准“绿色”、“低碳”的节点,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开办村集体企业竹加工厂,找寻出一条“以竹加工产业为主”的致富路子,让漫山遍野的竹子变成“摇钱竹”。
建厂需要资金,运作需要电力,株洲供电公司驻村帮扶队积极为村里争取产业帮扶资金300万元,4个月把厂建了起来。黄丰桥供电所为加工厂架设12基电杆、1000余米线路,安装1台200千伏安变压器,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
“供电公司有专人提醒我们及时交费,还提供欠费不停电服务,厂子一次电都没停过。上个月我手机收到供电公司发来的欠费540元的提醒短信,马上去交了。现在厂里赚钱稳,竹筷、竹签、竹粉销到了省会长沙、江西铜鼓、河北刑台、山东青岛、辽宁大连。我们年加工毛竹8000吨,年产值400万元。企业的口袋鼓了,供电服务立了大功,我们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廖金志说。
樟井村村民罗新明今年60多了,年青时追随攸县打工潮去了深圳开的士,在深圳呆了30多年后回到村经济合作社做事。他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流水线上锯竹子、烤竹子,家里离厂子走路十分钟,一个月赚五千元。
“樟井村的变化好大,以前走路都是泥巴,踩一脚鞋子叽叽地叫。现在是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地,马路四通八达象县城一样。供电公司对河道风光带公路周边电力线路进行迁移美化,晚饭后陪妈妈到河道风光带散散步,生活很幸福。”罗新明对于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
村民李开文因为幼年脚疾不能干重活,是村里的低保户。他家有18亩竹林,自从家门口开了竹艺加工厂,就有工厂专门上门收购竹子,一根竹子可以卖到8元钱,一年收入增加5000元。他家也和别人村民一样,盖起了两层的楼房。
目前,合作社已有三家竹艺加工厂,为周边6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人,村民有饭吃、有事做,还能照顾好家人。该村获评国家电网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
当前,株洲市全面推广“村网共建”模式,株洲供电公司与樟井村签订了《村网共建协议》,建立便民服务点,村委副书记兼任电力联络员,将“村网共建”工作纳入村组(社区)网格服务微信群,通过‘村网共建’模式,第一时间处理用电问题,为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支撑,守护千家万户的温暖与光亮。 (王璟璇 吴珊 夏艺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