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贵州省发布了自己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产业绿色低碳提升、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等是其中的重点任务。方案还提出,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路径,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升级”。
作为贵州遵义的县级市,赤水就在寻找一个解决方案,兼顾绿色低碳与县域经济发展,它面临的考题是:如果一个城市没有足够扎实的制造业基础,但有优越的环境资源、大片的竹林,它该怎么发展?
3月31日,国际竹藤组织、人民日报新媒体、赤水市人民政府和联想集团发起的“你好,中国竹”可持续发展行动在贵州赤水启动。在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以竹代塑”倡议下,赤水这座西南小城展示出对发展“竹经济”、拓展竹产业链的期待。
在赤水的竹文化博物馆里,可以看到赤水用竹子输出的各类产品,小到竹浆做的生活用纸,竹基纤维压制而成的一块块新型建筑材料“竹钢”,大到竹子制成的乐器、桌椅家具。当然还有常见的竹笋加工食品,和一件难求的精致竹工艺品。
从公开资料看赤水三产占比:2021年,赤水全年生产总值为117.97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19.6%、36.7%、43.7%。2022年前三季度赤水市生产总值95.21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占比42.7%。2021年,赤水全年涵盖食、住、行、游、购、娱等的旅游综合收入有100.41亿元。
截至目前,旅游业是赤水的支柱产业:这里有“世界丹霞第一大瀑布”赤水大瀑布、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红石野谷,也有红色旅游的热门景区—“四渡赤水”指挥部所在地丙安古镇。但从赤水市政府公开的招商项目、政府行动方案看,它近年有了新的的发展思路:增加农林产品的附加值,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区域发展韧性,同时带动第一产业增收。
据界面新闻了解,赤水想要发展的第二产业包括白酒业,当地正好在贵州茅台、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中国三大白酒产区交汇地带,水质气候条件近似;竹笋食品深加工业,赤水年产各类鲜竹笋8万余吨,保鲜加工后销往各地;药品加工业,其金钗石斛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九成;而竹制品加工业,也被当地政府给予厚望。
从地理条件来看,湿度大、山地多的赤水市并不适合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但竹林面积有132.8万亩,人均竹林面积全国第一(人均7亩竹),按照当地黎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廷科的说法,村民已经“把竹子当做庄稼”。当地政府想要发展的竹制品包括竹浆造纸、竹浆包装制品、竹制建筑材料、竹手工艺品。其中“以竹代塑”在具备环保意义的同时,为当地提供了具有市场潜力的增长点。
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是赤水竹产业链上的代表企业,年消耗竹材料144万吨,年产竹浆36万吨。“从行业来看,不单单是竹子代替塑料,将来还有‘以竹代木’,因为木材资源也会越来越紧张。”泰盛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宏伟告诉界面新闻。泰盛除了产销竹浆生产的生活用纸,还有竹浆制成的餐具、餐盒,此外还有数千吨的竹浆是供给联想集团生产其竹纤维包装。
“首先,竹纤维来自大自然,是典型的‘负碳’技术,其生长过程会吸收二氧化碳;树木一般需要十几年才能成材,而竹子两到三年就可以成材,是可快速再生资源;虽然在制造成竹纤维包装的过程中,竹纤维跟塑料相比并未展露出其明显优势,但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末端,竹纤维包装可以按照纸类被纸厂回收利用,或者被丢弃掉也可以自然堆肥,经过3到6个月反哺大自然。”联想集团包装研发团队负责人白岩在采访时说。2008年,联想开始在干压的纸浆模塑上使用竹纤维,2016年开始研发新一代竹纤维包装。
数据显示,联想集团通过可降解竹及甘蔗纤维包装等技术创新,减少包装材料用量3737吨。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和首席市场官乔健在赤水的发布会上表示,将持续推动包装材料的“零塑转型”,扩大竹纤维包装在联想产品中的使用范围。据联想集团的ESG目标,其承诺在2050年底前要实现净零排放。
“我们团队已经开发出了第二代竹纤维缓冲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约30%到40%的成本。我们计划2024年在所有商用笔记本产品上实现竹纤维包装的规模使用,今年大约有两三百万的产品试用新包装。”白岩在采访中称,同时会在商用ThinkPad和手机,以及选择性的消费笔记本、平板电脑、显示器等产品上,推广竹纤维为代表的零塑料包装技术。同时,联想集团在赤水黎明村落地了一个“以竹代塑”绿色示范点,当地的竹子直供集团竹纤维包装。
竹纤维制品正好契合了联想的减碳目标,但竹纤维包装成本仍高于塑料,是向更多企业推广该产品的主要挑战。
以联想为例,其早期的竹纤维包装制品是塑料缓冲包装的三倍,通过设计创新后减少材料使用,成本降到原包装的两倍,相当于每台商用笔记本包装成本增加1美元。“期待有更多企业参与竹纤维包装制品的使用,应用越多,边际成本就会降低。我们希望通过推动竹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当地的竹农、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白岩说。
对于赤水当地来说,要在未来发展竹产业,其优劣势都很明显。其中优势在于原料和地理区位。
赤水市副市长袁贵平在采访中介绍,包括赤水在内的川南渝西黔北,竹浆产量超过100万吨,是我国竹浆原料主产地(2021年全国竹浆产量共计242万吨)。而赤水连接着黔北和川渝,属于成渝地区经济圈的辐射范围,周边有成都、重庆、贵阳三大国际机场和泸州、遵义、茅台的支线机场,同时,赤水通江港口的客货轮可抵达重庆至上海沿线码头。
而赤水想要补齐的短板则是目前欠缺的更下游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和相应人才。
根据赤水市2022年底发布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赤水市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 年)的通知 》,当地希望“全力促成上海泰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将总部搬迁至赤水,积极做好企业上市服务工作。”另外,利用已建的“一院两馆一中心”(即贵州省新时代竹产业研究院、竹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竹产业交易中心、竹文化博物馆),“为全市竹产业、生态食品、竹产品等提供科研、质量检测、展示、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我们希望把竹产业高质化利用,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引进相关的企业和人才,”袁贵平表示。
从赤水市生产总值数据来看,2021年全年和2022年的前三季度,第二产业虽然占比不是最高,但维持了三大产业中的最高增速,分别增长了13%,和3.2%。
横向对比,在2022年中国西部百强县中跻身第四名的贵州省仁怀, 2021年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64.4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8854元。当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64%,第二产业以白酒产业为主,其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64%。在二产支持下,2021年当地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维持增长。
贵州省正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发展思路是要“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过去20年,赤水扭转了生态恶化趋势,已经启动绿色发展之路,森林覆盖率从之前的63.4%提升到82.51%,但在县域经济发展上,赤水还需寻找一个新的支柱产业。而在2017年赤水成为贵州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的成绩里,竹产业起到重要带动作用。
位于赤水西南部的黎明村就是赤水之所以能脱贫摘帽的缩影。该村曾经贫困发生率达10%以上,2002年前人均竹林面积不足2亩,多数村民甚至还在温饱线上挣扎,但随着竹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该村如今人均有竹林15.6亩,成为当地村民创收重要来源。在一户村民家门口公示了其2022年度收入确认公示牌,该户居民2022年通过杂竹、竹笋的采收,获得生产经营性收入11200元,算上当地景区的工资性收入等,家庭人均收入28600元。
袁贵平以历史故事举例,不忘推销赤水竹的优势,“自贡在历史上产盐,打盐井的时候不用宜宾的竹,而是舍近求远用赤水的竹子,因为我们地貌特殊,生长的竹子长得更高,皮更厚。”截至目前,联想用赤水竹做的竹纤维包装已经去过180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