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2日,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食餐会为期3天,共吸引了国内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00余家企业参展、近万家企业采购。今年,邵阳市商务部门组织25家企业抱团参加食餐会,食餐会期间,副市长晏丽君对各展区内的邵阳企业展位逐一走访,鼓励企业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升级换代,推动企业向深加工、创新等方向转变,助力邵阳市名优特产做大做强。在“邵阳红”特色参展现场,湖南素英湘菜食品有限公司凭借现煮现做的竹笋吸引了众多食客围观订购,现场销售更是火爆。
“这次把我们新邵的竹笋带到食餐会,就是希望为家乡独特的农产品搭建更大的平台,让新邵竹笋走出邵阳,走向全湖南甚至全中国,为新邵农民开拓更多增收致富的渠道。”9月11日,湖南素英湘菜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素英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小学三年级辍学
通过卖笋在长沙站稳脚跟
说起刘素英,可谓是当地的传奇人物。1964年,她出生于新邵县大山深处的一个贫困家庭,家中四姐弟,她排行老大。作为长女,刘素英小学只读了三年,便辍学回家分担家庭重担,砍柴、放牛、喂猪、种地……干农活样样精通。
虽然读书不多,但刘素英从小就有生意头脑,平时赶集除了将自家的蔬菜瓜果挑往街上卖,偶尔还会收购村里其他农户的白辣椒、凉粉、糍粑等农产品,送往县城的大市场销售。20岁结婚后,刘素英开始在家务农带娃,但从小要强的她不愿一辈子留在大山。
1996年,刘素英拖家带口,来到省城长沙,开始在毛家桥菜市场摆地摊卖菜。她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去进菜,接着还要出摊……日复一日的忙碌,她很是辛苦,却没有挣到多少钱。一年后,刘素英意识到要差别化竞争才能有出路,想起老家山上盛产竹笋,她开始专注卖竹笋这一个单品。
“一方面是将我们家乡的美食带出大山,另一方面也是可以增加家里的收入。”刘素英进好笋、卖好笋,渐渐地在庞大的菜贩队伍中凸显出来,也有了自己的摊位。
致富不忘乡邻
拓展和发展新邵竹笋产业
多年的磨难锻炼了刘素英,使她更加坚定了一个理念:劳动能致富,劳动最光荣。为此,她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摊区经营活动中,2002年开始搞批发,2005年走上包装化道路,她着手打质量、信誉和服务牌,逐步将家乡的竹笋收购过来,靠质优价廉赢得信誉,光顾的居民越来越多,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
俗话说,“尝鲜无不道春笋”,竹笋虽然一年四季都有,但却以春笋最为鲜美。据刘素英介绍,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结构的变化,竹笋成为一种“保健食品”而备受青睐。因竹笋有“步步高”的寓意,历来深受长沙人民的喜爱,无论春节、婚庆,都是人们宴席中佳肴,是传统美食文化的象征。
2008年起,她打出刘素英脆笋的品牌,开始向长沙马王堆、红星、高桥、水渡河等各大市场供货,在业内小有名气。2016年刘素英被新邵县招商引资回到家乡,创办湖南素英湘菜食品有限公司,她就以发展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己任,发展新邵竹笋产业。
“今年雨水多,产笋量大,我们全年收购竹笋上百万斤,市场供应充足。”刘素英表示,新邵地区雨热同步,与竹笋生长节律相吻合,山区良好的森林覆盖率,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竹笋养分的积累,生长出来的竹笋个头较大,色白质嫩,壳薄肉肥,鲜中带甜。
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未来致力推广邵阳特色农产品
“笋是季节性蔬菜,春笋的上市季节一般在每年的3月到5月,所以我3个月就要做好一年的量。”刘素英告诉记者,为了保证笋的新鲜度,从收笋、蒸煮、压榨、烤干储存,到浸泡、蒸煮、二次浸泡、切片、清洗、过滤、包装、杀菌……每一道工序,她都不敢懈怠。“只有好的品质才能对得起顾客的信任。”
正因为原材料好,再加上制作过程精益求精,刘素英从零起步,到如今成为当地的代表性企业,并建立了自己的竹林基地。刘素英先后推出“素英湘菜”“闽湘韵”两个品牌,开发了手工脆笋、猪肚笋、油焖烟笋、碳烤笋尖、芙蓉笋尖等十余个品种,产品远销国内各个省份。
2018年刘素英投入50余万,引入三台机器设备,开启机械化生产之路,切笋的效率提上来之后,她不仅收购加工本地竹笋,还帮助解决了邻近几个县的竹笋收购问题。
“目前,我们已成为邵阳最大的竹笋企业,在长沙也排名前三,也是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刘素英自信地告诉记者,未来,她还将开发酸菜笋、外婆菜、卜豆角、猪血丸子等下饭菜品,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将邵阳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推向湖南、推向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