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建瓯5月23日电 (记者 林玲)小满刚过,福建省建瓯市迎来了多雨的季节。在雨水的湿润下,在建瓯随处可见的毛竹变得更加翠绿挺拔。
建瓯多竹。据建瓯市委书记陈建新介绍,建瓯是首批中国竹子之乡,全市竹林面积147.3万亩,年生产竹材3935万根,毛竹林面积、立竹量、竹材和鲜笋产量均居全国县市之首。
建瓯产好竹。这句肯定来自多位眼光精准的企业家。不管是有着“全国最大竹地板生产企业”之称的圣象华宇集团,还是中国最早从事毛竹资源研究开发利用的福建大庄竹业科技有限公司,他们都对建瓯毛竹的质量竖起了肯定的大拇指。
竹多、竹好,建瓯还懂得下“竹”功夫。建瓯市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虞乐雄说,过去,建瓯竹加工企业以竹筷、竹签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高。随后,建瓯围绕打造林产工业千亿产值龙头的定位,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开展技术研发。
随着产业基金的扶持和各类政策的出台,许多优质企业落地建瓯。之后,竹胶板、重竹地板、竹刨切单板、竹浆纸、竹炭纤维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始在建瓯不断涌现。
如今,投资5.1亿元的圣象二期项目已于今年4月7日完成了奠基仪式;福建大庄竹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在今年新上一条总投资1.5亿元的现代化重竹生产线,建成后将成为建瓯竹木产业新的增长极。丸美竹木、瑞景、全景、美居等一批优质企业已从福州、闽侯搬迁到建瓯城东工业园区。2020年,建瓯全市竹产业完成产值142亿元,增长6.04%。
资源丰富,成果颇丰,但建瓯竹产业发展的短板也开始逐步显现。
福建双羿竹木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黎志生向记者表示,目前,毛竹基本是通过人力砍伐,如何实现伐竹、运竹的机械化是竹制品行业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伐竹工人年岁渐长,这一工作又缺乏年轻劳动力的注入,造成的最糟结果便是满山的毛竹无人砍伐,竹制品行业原料匮乏。“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技术上的突破来改变人工伐竹的现状。”
福建大庄竹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海则指出科技创新对建瓯竹产业走好“低碳之路”的重要性。“如何提升竹产业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这个命题对政府和企业来说都很重要。作为企业,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投身到竹产业的‘产学研用’中,继续与高校开展合作,早日突破这一关键的技术瓶颈。”
“伐竹自动化”“全竹利用”“废料处理”……这些“卡脖子”的核心技术要如何推动其突破?建瓯给出的答案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
为此,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笋竹产业(建瓯)高峰论坛上,建瓯市政府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李儒新,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顾问组主席,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国际竹藤中心副主任李凤波等多位竹产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同聚建瓯,共论“竹道”。
刘平均评价道,建瓯市委市政府结合地方特色打造以“好品质”为核心价值的“建字号”城市品牌,实施品牌强市发展战略,重点打造了建茶、建盏、建竹、建笋、建酒、建米、建榛、建药、建食等一批具备产业发展基础的“建字号”系列产品,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东道主,陈建新在会上指出,2021年是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进的元年,建瓯竹产业会进一步发挥竹材本身具有的低碳环保的特质,紧紧“咬住”绿色发展这座“青山”,以科技赋能做强竹产业,让建瓯竹产业的“根”深深扎入“科技创新”的沃土之中。
论坛上,许多专家学者为建瓯竹产业的发展给出了建议。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副院长魏伟建议推动建瓯市“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国际竹藤组织高级项目官员李艳霞建议深度开发竹生物质能源制备器技术及其配套设施,“握手”能源系统,加大竹生物质能的转化率和装载量;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李延军建议抓住户外用重组竹发展的战略机遇,打造全球户外用材料中心,实现竹子的大规模工业化利用。
陈建新表示,未来,建瓯将积极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争取在探索碳汇交易新业态、助力绿色转型发展方面走在福建省前列。充分发挥协同创新院竹产业(建瓯)分院、省农科院闽北分院、中科院福建省首个STS计划项目县市节点等科研机构的技术、人才优势,突破“全竹利用”“废料处理”等一批竹产业“卡脖子”核心技术,让建瓯的竹产业生长的“更绿、更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