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庙坝镇长乐村。
团坝镇白茶喊山开茶文化节
农机干部给村民讲解水稻旱育秧管理技术要点
中华镇白雀村
□程一凡 彭俊淞
庚子鼠年即将远去,春天的脚步越走越近。对达州市大竹县而言,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面对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三农”工作如何经受各种严峻“大考”走进春天?大竹用实际行动交出了精彩答卷。
“农业兴则百业旺,农民富则万事通,农村稳则天下安。”抱着这样的理念,2020年大竹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及省委市委的1号文件精神,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持续推进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做大做强“5+5+3”现代农业体系,着力强化“美丽大竹·宜居乡村”建设,奋力推动大竹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
如今,在广袤的竹乡大地上,处处生机盎然。田野里,林林总总的特色产业长势喜人;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奔向四方;园区内,一家家涉农企业产销两旺……织就出一幅充满希望的金色画卷。
特色产业 擦亮现代农业“金招牌”
2020年8月24日上午,在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稻虾综合种养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里,工作人员正在对小龙虾进行菌藻投喂。
“这些投喂的菌藻均由公司选种阔培,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控制水质。”该公司技术总监张克磊介绍说,“藻类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吸收水体中过多的营养成分,而且藻类在水体中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满足小龙虾生长需求,这样就可以使水质特别清新,我们养出的小龙虾的品质就更加好。”
这个全智能化控制,以科技手段开展小龙虾繁育种的示范基地位于大竹县乌木镇,主要进行克氏原螯虾良种繁育、生态大米种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等。2019年,大竹县引进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当地规划建设稻虾基地6000亩、优质稻 9000 亩,年繁育虾苗1.5亿尾,产小龙虾900吨、优质稻8000吨,产值2.3亿元。目前,已建成的园区内稻虾亩产量约300斤,效益达到每亩9000元,产品除了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以外,主要销往成都、重庆等地。
小龙虾住进智能化工厂、实现亩均效益近万元的致富故事,只是大竹县积极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竹县持续打造竹、苎麻、香椿、糯稻、白茶“五张名片”,壮大粮油、畜禽、蔬菜、水果、水产(小龙虾)“五大产业”,努力提升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三大支撑”能力和建设水平,着力构建“5+ 5+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步做大规模、逐步扩大优势,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2020年,全县累计建成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其中糯稻17万亩、香椿 11 万亩、茶叶 8 万亩、苎麻10万亩、竹林40万亩,布局现代农业园区26个,建成县级园区15个,创建市级园区4个,培育省级园区1个,创建醪糟、苎麻、香椿、白茶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5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证38个,“东汉”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东柳醪糟产品获“2019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大竹香椿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
美丽新村 照亮农村发展“高颜值”
青瓦白墙的靓丽民居、干净整洁的街道、纵横交错的水泥连户路、宽敞洁净的文化广场……这是清水镇老书房村新农村示范点的喜人景象。
昔日的老书房村,房屋低矮破旧、垃圾遍地,短短几年时间变了样,令人感受到“美丽大竹·宜居乡村”建设给这里带来的可喜变化。
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近年来,大竹县积极推进“美丽大竹·宜居乡村”建设,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机制,探索农村文化旅游建设机制,健全新村管理机制,整合各类惠农项目,实施危房改造、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绿化亮化、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大竹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挤破头都想到城市买套房,如今村里大变样了,环境、交通都好了,反而觉得我们农村居住环境更舒服。”高穴镇长征村村民李昌俊感慨地说。以前长征村道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走进长征村,干净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小洋房,庭前院后花果飘香,一些村民在庭院里悠闲自在地浇花,到处呈现新农村的美丽景象。
老书房村、长征村的巨大变化,是大竹县围绕城乡统筹发展主旋律,探索“四带引领、十片示范、百村精品”模式,打造“美丽大竹·宜居乡村”实实在在的例证。
2020年,大竹县出台了《“美丽大竹·宜居乡村”推进方案(2019-2021年)》,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县新改建农村公厕75座,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0000余户,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以上;建立“日产日清”垃圾处理机制,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90%的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培育省级先进乡镇2个、示范村10个,市级先进乡镇4个、示范村20个。
助农增收 鼓起农民群众“钱袋子”
“新鲜香椿第一茬,色泽亮丽、味美鲜香、绿色营养,你值得拥有……”2020年3月5日上午,在位于大竹县石河镇的巴山红香椿基地,该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和县商务局局长通过网络直播,为本地特产——大竹香椿代言,他们卖力吆喝,让疫情下的香椿销售市场“红红火火”。
为保住椿农“钱袋子”,大竹县专门联系了具有冷链资质的物流快递企业,仔细研究快递冷链包装、装货量、续重物流费等关键要素,目前已和顺丰达成协议,单件香 椿 快 递 物 流 费 用 降 低30%,并且采用专车收件、航空运输,为大竹香椿48小时内登陆大中城市奠定基础。
近年来,大竹县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相结合,构建起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覆盖全产业链,实现农业的智慧升级。大竹县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县,大力推广“经营主体+产业园区+品牌销售”“农户+社会化服务+电商”新型模式,为农民增收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为了让农民增收稳定、可持续,如今的竹乡农村,农村活力不断释放。2020年,大竹县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发展集体经济年利润超 5 万元的示范村 35个。同时,该县支持新型主体的培育,培育农民合作社63户、家庭农场示范场109家,成功创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户、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1户、家庭农场示范场54家。2019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29元,增长10.2%,大竹县连续7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农民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