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网 - 竹业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新闻 | 企业新闻 | 行业行情 | 各地竹业 | 政策法规 | 研究成果 | 技术难题 | 品牌新闻 | 竹资源库 | 传说典故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通山:落实“六抓”措施 加快竹产业发展
T.biz | 商业搜索

通山:落实“六抓”措施 加快竹产业发展

信息来源:z-china.com   时间: 2013-10-16  浏览次数:694

    为助推我市打造百亿元竹产业,最近,市政协副主席熊登赞带领由有关委员和专家组成的调研组,专程赴浙江临安、安吉等地考察竹产业发展情况,先后深入崇阳县、通山县、咸安区、赤壁市楠竹主产区开展实地调研,并进行了座谈,分析了我市竹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一、我市发展竹产业的有利条件
  我市是全国九大竹产区之一,是著名的“楠竹之乡”,发展竹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自然条件好。我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是湖北最适宜竹子生长的地区。全市现有840多万亩山林,其中有300多万亩次生林需要逐步改造,因此,发展竹林具有广阔的空间。
  二是竹资源丰富。全市现有竹林153.5万亩,立竹2.5亿株。其中楠竹150.6万亩,立竹2.24亿株,年产2200万株,面积、蓄积量和产量均占湖北的80%以上。还引进栽培了雷竹等其它高效经济竹种。
  三是种植加工历史悠久。明清以前,民间就有栽竹育竹的习惯,晚清时期,竹材加工已达较高水平并形成区域特色。建国后,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知名度不断提高。上世纪80年代初,我市被林业部定为楠竹丰产林建设示范基地,得到国家专项资金扶持。星星竹海曾经是有名的竹林风景区,接待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等领导人先后前来考察,当地竹林管护的经验曾在全国推广。2003年,第四届中国竹文化节在咸宁举办,是对我市竹业发展成就的肯定,影响深远。
  四是竹业经济初具规模。全市现有规模以上竹、笋加工企业32家,产品涵盖板材、工艺品、日用品、食品、高新技术等六大系列600多个品种,其中有23个品种先后荣获全国竹(林)业博览会金奖。市域内已形成赵李桥、官塘驿、横沟桥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竹木产品交易市场。全市现有38万人以竹为主要收入来源,有15万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竹业生产流通。2012年竹业产值达到8.77亿元,其中竹材收入2.4亿元,加工增值4.35亿元,竹笋收入1.32亿元,旅游及其它收入0.7亿元。
  五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去年,省委、省政府将“推动咸宁绿色崛起”纳入省级咸宁发展战略,要求咸宁把竹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打造百亿元竹产业的战略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各级党委、政府思想高度统一,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发展决心前所未有,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总之,咸宁有过去竹林基地建设经验积累和较好的加工利用基础,有浙江安吉等地的发展经验可供借鉴,有与浙江农林大学的市校合作作为科技支撑,有林区竹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迫切要求和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只要坚定信心,正视不足,认真研究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就一定能如期实现打造百亿元竹产业的目标。
  二、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与安吉等地相比,我市竹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竹林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落后。山区竹农不懂现代科学经营管理技术,大部分竹林仍然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管理粗放。因此,我市竹林普遍立竹量不高,竹材径级低、枝下高度低,材质差。楠竹林亩平立竹仅140株,平均胸径只有8公分左右,80%以上属于低产林。同时,各地一味强调护笋养竹,把养竹和竹笋利用对立起来,造成大量的竹笋资源浪费(每亩每年自然状态下按300斤算,大约有4亿斤竹笋烂在林间未被利用,每斤平均按2元算,竹农减少收入8亿元左右,相当于目前我市竹产业年总收入)。
  2、竹、笋加工利用相对落后。全市至今没有一家产值过亿元的加工企业,现有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档次较低,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带动能力弱。精深加工企业少,终端产品少,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竹材加工转化率不足40%,没有做到全竹利用,增值潜力亟待挖掘。
  3、竹产业经济效益低。全市竹业收入目前只占农业总产值的1/20,竹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富民强市的经济优势。仅从第一产业来看,浙江安吉楠竹林最高每亩年收入达万元,一般都在3000元左右,而我市平均每亩年产竹材约30株,收入在300元左右,差距巨大。
  三、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推进竹产业发展,要一手抓资源培育,一手抓加工增值。资源培育是富民工程,加工增值是强市举措。目前最难的还是资源培育问题。
  1、抓基础,切实加强竹林资源培育管理。林业部门应充分利用最新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做好竹林培育的具体规划和设计方案。要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培育目标,做好楠竹材用林、材笋两用林、笋用林经营规划和具体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中要明确楠竹材用林、材笋两用林、笋用林的具体经营管理措施。规划设计要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要到乡(镇)、村组,到林班和小班,以方便各地组织实施。
  在资源培育上,要切实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内涵扩大再生产(扩鞭)和外延扩大再生产(新建竹园)的关系。根据楠竹的生物学特性,应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竹林抚育要扩挖林缘地段,通过林缘扩鞭来不断扩大面积,同时,要集中精力加强对现有竹林的科学管理,大幅度提高产量和质量。对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地方,兼顾外延扩大再生产,适当新建竹园也应给予鼓励和支持。这样,经过5—6年的努力,我市楠竹完全可以实现立竹量和产量双倍增。
  二是要处理好养竹和挖笋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科学经营,做到笋、竹双丰收。据研究,经营较好的竹林,每亩每年竹鞭上的笋芽有万个以上,因为营养供给不足,大部分笋芽不能出土,出土的也只有25-30%能长成竹子,70%的笋子如不及时采挖就会烂于林中。每亩竹林发春笋最高达4872支,亩产达5000到10000斤。因此,挖掉冬笋和大部分春笋,减少营养消耗,既有利于鞭芽冒土出笋,又有利于留养新竹的生长,还可以大大提高竹林经营效益,增加竹农收入。如果我市大力发展楠竹笋用林(20万亩)、笋材两用林(30万亩),同时以崇阳为核心发展50万亩雷竹笋用林(浙江临安用10年时间建成了50万亩雷竹笋用林),并补充引进一些季节性笋用竹种,做到一年四季有新鲜竹笋上市,再加上100多万亩楠竹材用林的竹笋利用,全市年产竹笋预计可达30多亿斤。这样,我市在打造百亿元竹产业的同时,完全可以再打造百亿元竹笋产业,实施竹产业“双百亿工程”,建成全国乃至世界竹笋大市。
  2、抓重点,切实加强竹林经营技术培训、科技示范推广和科学试验。加快推进与浙江农林大学的合作。着力抓好对林业科技人员、县乡两级分管领导、村组干部和竹农的科技培训。市级负责培训到县、乡,县级负责培训到村组、竹农,让所有竹农掌握竹林现代科学经营管理技术。林业部门应尽快编发通俗易懂、方便实用的竹林经营管理技术手册。市、县、乡三级应尽快建立楠竹材用林、笋用林、材笋两用林试验基地和示范林。同时,依托浙江农林大学,开展竹类资源普查,开发利用本地优质竹种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竹子品种园,与香城主题公园、桂花园、植物园“四园合一”。
  3、抓关键,切实抓好竹材和竹笋加工利用。支持现有竹材、竹笋加工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不断创新产品,开拓市场,将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精深加工,尽快实现楠竹从叶到根综合利用,提高竹材、竹笋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做到缺什么、引什么。新上竹材加工企业一定要算好资源帐,首先要确保现有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并认真研究竹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问题。
  4、抓文化,大力发展竹林旅游。要充分挖掘象孟宗哭笋这样的历史典故,全面挖掘整理咸宁与竹有关的民俗文化,深入研究竹子与咸宁历史、精神文化、诗画、园林、人民生活等等,并将其与旅游结合起来。建议将林相较好的星星竹海、金沙、随阳、洪下、九宫山下的竹林作为科学试验基地和旅游观光景点来建设,开展冬春竹笋采挖体验游活动,并引进栽培一些有观赏价值的竹种。
  5、抓支撑,完善和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重点支持楠竹资源培育、科技培训推广、科学试验、科技示范林建设,支持竹材和竹笋加工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大力支持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竹林经营和采伐、运输成本。各级筹集的竹产业发展资金要重点投入竹林培育管理。
  6、抓坚持,锲而不舍推进竹产业发展。推进竹产业发展,必须一届接着一届干,不能因领导的更替、喜好而改变。要把竹产业发展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建立党政领导责任一条线、部门业务服务一条线的双线责任制。建议市、县两级结合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和“三万”活动,向主要竹产区村派驻工作队,组织、指导、协助抓好竹林培育。要把竹产业作为幕阜山片区重点扶贫产业,片区扶贫开发资金要优先用于支持竹产业发展。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竹网证实,仅供您参考